本文目录一览

1,有谁知道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吗

电源电路——公共通道(天线、匹配器与高频调谐器及中放电路)——伴音通道(音频控制及放大电路)——显象管及视放输出电路当然少不了同步分离电路与扫描电路

有谁知道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吗

2,电视机的制造原理是

电磁场!!!
简单的说就是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图象.详细的说就是把接收到的全电视信号经过中放分解成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音频信号通过伴音中放放大还原成声音.视频信号经过末级释放通过电子枪轰击荧光屏而产生图象.

电视机的制造原理是

3,液晶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液晶是一种介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将液晶填充在两片玻璃或透明塑料板之间,在与液晶接触的玻璃或塑料板内表面制作上与显示象素对应的透明电极(还包括驱动单元),当在前后电极间加上电压时,液晶里的晶体就会发生偏转或扭转,使液晶屏的透光率改变,产生这个象素单元的明暗变化,整个显示屏的象素都受控制的加上驱动电压,就产生一整辐图像了。但这个图像如没有背光源我们是看不见的,还要在液晶屏后面加上背光源。早期的背光源是采用的荧光管,现在的液晶显示屏的背光源基本都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具有效率高,寿命长,机械强度高,环保的特点,采用发光二极管背光源的液晶电视机也就俗称为LED电视机。对于彩色液晶显示屏,还要在每个象素前制作三基色滤光膜,才能产生彩色图像。

液晶电视机的工作原理

4,液晶电视机的原理 简单的介绍一下 谢谢

液晶电视,又称LCD电视,液晶电视屏幕的构造,是利用液状晶体在电压的作用下发光成像的原理,用2块特殊的玻璃夹住液晶体,通过8比特驱动电路和高效背灯系统来调节成像的。液晶电视依后方一组日光灯管发光,然后经由一组菱镜片与背光模块,将光源均匀地传送到前方,依照所接收的影像讯号,液晶画素玻璃层内的液晶分子会作相对应的排列,决定哪些光线是需偏折或阻隔的。而组成屏幕的液状晶体有三种 红、绿、蓝,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这三种颜色就叫做三基色,通过它们不同比例的搭配可以呈现出千变万化的色彩,通过电压来刺激这些液状晶体,就可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由于采用了点对点平板数字显示技术,所以平板显示技术、数字显示技术、点对点显示技术的优点液晶电视全部具备。例如可以做到完全物理平面,不受屏幕刷新率和电子枪扫描线的影响,没有图像失真,不受电磁干扰等等。另外,液晶电视和普通电视一样,集成了接收电视系统和其它视频信号源的相关配件。液晶电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现在生产的液晶电视,大多数可以直接支持和电脑连接使用,显示图片和文本小朵相当不错。

5,电视是怎么发明的

1,发明者: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美国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 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电视机。 2,工作原理: 由于射频信号在空中传输的过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扰信号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衰减,电视机从有线或天线(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频电视信号后,首先要通过调谐器对它进行解调,经过放大、混频和检波,滤掉高频载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复合全电视信号。 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伴音信号和视频信号。音频信号经音频电路处理后送扬声器输出。 视频信号经视频放大,并把亮度、色度信号分离开,得到YC分量信号。最后,把YC分量信号转换成YUV、进而转换成RGB分量信号并送显象管显示。 在全电视信号中,由于色度信号占用了2.6MHz的带宽,电视机的电子电路在亮度、色度信号分离处理时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约3MHz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电视机的荧光屏可以达到水平约500线的分解率,实际从天线输入的电视信号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约260线。另外,不同频道的信号强弱不同,最终反映到荧光屏上的图像分解率也不同。
其实;电视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创造。她是一大群位于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度的人们的共同结晶。早在十九世纪时,人们就开始讨论和探索将图象转变成 电子信号的方法。在1900年,“television"一词就已经出现。 人们通常把1925年10月 2日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象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但是,这种看法是有争议的。因为,也是在那一年,美国人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板展示了他的电视系统。 尽管时间相同,但 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与斯福罗金(vladimir zworykin)的电视系统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史上将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的电视系统称做机械式电视,而斯福罗金的系统则被称为电子式电视。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传输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6,电视怎样发明的呢

发明家触电倒地 贝尔德是个了不起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1906年,年仅18岁的贝尔德从故乡苏格兰移居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着手电视机的研制。 贝尔德没有实验经费,只好从旧货摊、废物堆里找来种种代用品,装配了一整套用胶水、细绳、火漆及密密麻麻的电线黏合串联起来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用这套装置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用心地装了拆、拆了装,不断加以改进。失败接踵而来,长期的饥饿与劳累使得他的健康状况变得极坏。功夫不负有心人。1924年春天,他终于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那图像还只是一个忽隐忽现的轮廓,发射距离只有3米。 此后没多久,贝尔德突然变成了伦敦的新闻人物,但这不是由于他实验的成功,而是由于一次几乎让他送命的意外事故。 原来为了得到高电压,他把几百只手电筒连接起来。一不小心,他触及了一根连接线,电流当即把他击倒在地,他身体蜷成一团,一只手烧伤,不省人事。事故发生的次日早晨,《每日快报》用大字标题报道:《发明家触电倒地》。 赶紧把那个疯子打发走 1925年,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商店的老板找上门来,向贝尔德提出一个诱人的合同:每周给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必要材料,条件是贝尔德每周三次在该百货商店电器部将新发明进行公开表演。 这位发明家虽然知道这套设备对广大公众公开表演还为时过早,但为了解决研究经费,只得同意签订合约。但结果是贝尔德只能向顾客们连声说“对不起”,面对发射机和接收机,几乎没人真正明白它们的意义。 贝尔德对这种耍把戏似的表演也厌烦透了,他向百货商店提出终止合同的要求,并把实验器材装车搬回河口街的家里。这时,他再一次陷入困境。吃了上一顿没下顿,衣服破了、鞋子穿洞,他都无钱补,身体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因为没有钱付房租,房东扬言叫人把他赶出去。他访问报馆,想通过报纸的宣传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记者们都已经看到贝尔德在商店的表演,几乎都回答说:“你能传送一张脸给大家看,就是我们的新闻了!”好几次,他一到报馆门口就被门卫拒之门外,因为门卫早被吩咐:赶紧把那个疯子打发走! 实验成功了 山穷水尽之时,苏格兰寄来了500英镑。这是两个堂兄弟汇给他作为入股资金的。贝尔德又开足马力,实验一件又一件的装置。他唯一的“助手”是一个木偶头像,他为它取名为“比尔”,他要通过发射机把比尔的脸传送到邻室的接收机上。1925年10月2日,贝尔德在室内安上了一台能使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的新装置,希望能用它把“比尔”的脸显现得更逼真些。下午,他按动了机器上的按钮,“比尔”的图像一下子清晰逼真地显现出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那不正是“比尔”的脸吗? 贝尔德兴奋得一跃而起,此时浮现在他脑海里的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一个活的“比尔”来,传送一张活生生的人脸出去。 贝尔德楼底下是一家影片出租商店,这天下午店内正在营业,突然间“楼上搞发明的家伙”闯了进来,碰上第一个人便抓住不放。那个被抓的人便是年仅15岁的店员威廉·台英顿。 几分钟之后,贝尔德在“魔镜”里看到了威廉·台英顿的脸——那是通过电视播送的第一张人脸。接着,威廉得到许可也去朝那接收机内张望,看见了贝尔德的脸映现在屏幕上。实验成功了!
科学家他的爱好和他的头脑去做出来的
1,发明者: 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了图像。 美国RCA1939 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1953 年设定全美彩电标准以及 1954 年推出 RCA 彩色电视机。 2,工作原理: 由于射频信号在空中传输的过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扰信号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大而衰减,电视机从有线或天线(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频电视信号后,首先要通过调谐器对它进行解调,经过放大、混频和检波,滤掉高频载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复合全电视信号。 从全电视信号中分离伴音信号和视频信号。音频信号经音频电路处理后送扬声器输出。 视频信号经视频放大,并把亮度、色度信号分离开,得到YC分量信号。最后,把YC分量信号转换成YUV、进而转换成RGB分量信号并送显象管显示。 在全电视信号中,由于色度信号占用了2.6MHz的带宽,电视机的电子电路在亮度、色度信号分离处理时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约3MHz的信号。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电视机的荧光屏可以达到水平约500线的分解率,实际从天线输入的电视信号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约260线。另外,不同频道的信号强弱不同,最终反映到荧光屏上的图像分解率也不同

文章TAG:制造  电视  电视机  原理  制造电视机原理是什么  
下一篇